《嬰兒一出生就出現菌種匱乏》
科學界對於微生物的更多研究,都在顛覆我們的認知。過去,寶寶誕生時並沒有抗菌液沖洗消毒,而是通過產道後便進入另一位雙手沒有消毒的人類懷裡。雖然清潔可以避免一些母嬰感染,但同時也干擾了長時間建立起來的菌種平衡。
 
《剖腹產的嬰兒健康風險高》
自然產嬰兒一出生,遇見的就是母親產道的微生物相,當然也包含經由排泄物接觸而來的母親腸道微生物。這種經過幾千年演化而來的微生物,得以相同組成轉移到新生兒的皮膚、口腔、消化道內。它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的最初幾年,協助建立完整而健全的免疫系統,並在往後人生中為消化、免疫等系統提供支援。而經由剖腹手術出生的寶寶,一開始遇到的可能是醫療人員及家長的皮膚微生物,以及來自院內周遭環境的微生物,研究發現 #剖腹產的小孩,罹患過敏、發炎性疾病等的風險是較高的。
 
《抗生素的濫用對孩童帶來長期的不良影響》
國外研究發現,兒童接受一次抗生素治療四年後,腸道菌依舊不正常。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就醫的兒童,很高比例會拿到抗生素處方,但這類感染卻有超過80%是由病毒而非細菌所引起。兒童如果在滿六個月前使用過抗生素,被抗生素改變的腸道微生物也可能帶來過敏風險。科學家發現母親在懷孕前、懷孕中使用抗生素,也會因為母體內微生物的改變而改變孩子繼承的微生物。
 
《腸道菌的多樣性是健康指標》
在任何生態系統內,多樣性都是健康與活力的指標。在富裕國家的人口研究中發現,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分布像是ㄇ字形,大多數人都接近平均值,而極低跟極高這兩種人的差異度高達40%。多樣性較低的族群肥胖的機率較高;#有腸道炎症的人,多樣性比健康的人低了約25%。而且微生物也會臭味相投,有發炎的體內環境會挑選讓身體進一步發炎的微生物群,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許多疾病的風險提高。
 
《從小就開始補充益生菌》
隨著疫情的再起,人們的滅菌行動會更升級,這就杜絕了大家可以接觸吸收多元菌種的機會,補充好的益生菌產品成了一個最安全、方便、有效的途徑。
食用方法建議:
1. 六個月以上~一歲嬰兒:一日1/2包。(已開始食用副食品)
2. 一歲以上兒童及成人:一日一包,晚餐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