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菌當然很重要

腸道好菌能幫忙健全我們的免疫系統、與我們的神經系統對話、維繫腸道內脆弱的平衡。沒有他們,我們絕不可能發展出正常運作的免疫系統,也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到許多額外的養分,甚至整個身體都會變成一個開放的環境,任何病原體都可以趁虛而入。

微生物多樣性是健康的潛在指標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得到過敏及某些自體免疫疾病,部分原因是出在我們的外在環境太乾淨了,我們接觸不到外來的微生物!而殺菌劑、氣密窗、加工食品、無所不在的抗菌清潔用品、廣效型抗生素的使用、宅在家裡不出門,這些行為更使腸道菌失去多樣性,而在任何生態系統內,多樣性都是健康與活力的指標。科學家針對大家庭長大的兒童做研究,發現年紀最小的,發生過敏的機率遠低於獨生子女家庭長大的同學,因為他們有更多機會在戶外的泥土中玩耍,可以觸較多微生物(尤其來自滿身細菌的兄弟姐妹),這可以訓練孩童的免疫系統更善於對抗具有感染性的生物,包括那些可能造成感冒、流感或腸胃炎的生物,因為如果腸道內充滿健康、多元的微生物相,就沒有空間讓病原體入侵,因為他們已經占滿了該佔的位置。

飲食是影響我們腸道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腸道菌會隨著飲食改變而變好或變壞,在高效研磨技術問世前,人類的飲食大多包含蔬果中大量不易消化的纖維與果寡糖等複合式碳水化合物,這些益生質是幫助腸道好菌最強大的工具,它會產生短鏈脂肪酸助於降低腸道內的酸鹼值,使病原性微生物生存不易,並促進身體吸收鈣質等重要礦物質,也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及調節免疫力。而如今盛行的高脂低纖飲食則已證實會降低腸道黏液層的厚度,因而導致長期發炎、代謝疾病、肥胖等。非裔美國人採取西式高脂飲食,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往往較高,不過當他們改採高纖飲食,每日纖維攝取量超過50公克,短短兩週後就能迅速降低這種風險。 根據諾貝爾奬科學家埃黎耶.梅契尼可夫的研究,累積在大腸內的壞菌會加速老化的過程,這些壞菌會釋放毒素進入人體,進而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的人體組織,從大腦的神經細胞(造成老化)到頭髮的色素生成細胞(產生白髮)。而好菌則會在腸道定殖驅逐壞菌。所以你真正能為自己所做的最好事情,就是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採取高纖低脂的傳統飲食,以及定期補充含有果寡糖等益生質的益生菌。